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手机网页入口

副中心科技工作者|陆旻:匠心运育栋梁让科技之光洒满校园—球盟会
副中心科技工作者|陆旻:匠心运育栋梁让科技之光洒满校园
2025-06-09
[摘要]   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通州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北京青年报副中心新媒体】,推出【副中心科技工作者专访】,聚焦那些在实验室

  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通州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北京青年报副中心新媒体】,推出【副中心科技工作者专访】,聚焦那些在实验室、在医院、在学校、在田间,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党总支书记陆旻,深耕教育教学沃土,斩获斐然成果,更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尽显卓越担当与创新锋芒,在学生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培育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新苗。

  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的学生有4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科学竞赛中获奖,组队参加全国力学制作大赛,获得了三连冠的殊荣。这样的成绩,对于2016年更名之初还是科学教育零起点的郊区中学来说,无疑是质的飞跃。

  这离不开校党总支书记陆旻的不懈努力。她以科学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双翼,不断填补学校科技教育的空白。

  她着手组建了科技教研组,吸纳感兴趣、肯钻研的教师加入团队,通过自身研修、向本部取经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科技素养,短短数年专兼职教师已达到35人。

  她统筹构建了以普适智客科技课程为基础、以进阶智客特色科技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和潜能。普适智客科技课程,包括科学家进校园、科技节主题制作、创客阅历、文创制作、开放性科学课程等五大类课程,其中七彩百合、大象牙膏、创意桥、文物拓片等多个项目都深受学生们喜爱。进阶智客科技课程包含航天科技、程序设计、A-STEM 实践课程,在课程难度、科技运用等方面都更具挑战性。两大系列的科技课程,既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选择,也为科技特长生提供了深入钻研、拓展研究成果的平台。

  陆旻说:“我们的目标是普及发展与兼优并举兼容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拥有1-2项科技技能”。

  以特色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乐在其中。在陆旻的策划领导下,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创意彩船、未来桥等不同主题的科技节活动,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也给课程体系建设贡献了不少灵感。“2023年,我校还承办了第六届行知科创教育节·未来城市设计大会”,陆旻说,当时有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学生带着未来城市之桥、科创作品、科幻画、科幻文学、科技教具、科技课程等六个项目的千余件作品汇聚于此,让全校师生大开眼界,获益匪浅。

  以竞技项目为抓手,让学生直面挑战。在陆旻看来,学校的科技活动开展时间较短,要想突破,必须在更具挑战的项目上寻找机会。于是,她想到了FRC项目,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都颇具影响力的国际机器人比赛。学校科技组教师多次走访FRC集训地,对教师授课方式、学生上课形式等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与探索。在她的大力推动下,项目顺利落地,完成了团队组建、作品搭建、备战比赛等一系列工作。作为第一次参加比赛的队伍,他们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2021年FRC钱江国际机器人公开赛,一举闯入决赛,获得了新秀全明星奖。“通过竞赛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对有意愿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挑战更是激励。”陆旻说。近年来,多位学生在未来城市设计比赛、MEV机动电能车比赛、火星城市规划建设大赛等赛事中斩获佳绩。

  球盟会 手机网页版

  以特色空间为依托,让学生沉浸其中。在陆旻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的科技教育基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他们打造了未来城市实验室,配备有测量器、切割机、3D打印机等先进工具,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科技创新的乐趣,创作出了“鲸落”海底城市、归鸿桥、红船模型等科技感满满的作品。他们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科技大楼,为无线电测试、航模制作、模拟飞行、遥控飞行、单片机、机动电能车、天文、科普剧等各类社团提供工作室和设备,让孩子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们建立了浩宇馆,不仅配备了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望远镜等多种高端设备,还设有天象厅,让孩子们可以望见更浩渺的星空。他们建立起通州区首个校园“桥文化博物馆”,成为校园里的热门打卡地。

  陆旻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打开那扇窗,看见耀眼风景的一刻,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多元发展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平台。”

  在通州区科学协会工作部部长陈玉林的大力支持下,陆旻一手建立了北京地区首个“竺可桢班”。作为以中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的奠基者和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竺可桢先生命名的示范班,它的顾问团由3位院士、32位专家组成,竺可桢之子竺安先生和秦大河院士担任首席顾问。这个以科学家命名的示范班,拥有灵活的课程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科学探究实践、国家级优秀科学家的指导和多渠道国内外交流机会,为一批在地理、气象、人工智能等专业具有浓厚兴趣并立志有所成就的学子提供了优质的科学教育平台。

  如今,在陆旻和管理团队的持续推进下,求是大讲堂每月推出一场,多位身处重要科研岗位的科学家应邀到校授课,相关科学课程更陆续推广到初中,“竺”光传承课程、藕舫书院的建设也如火如荼。更让陆旻欣喜的是,该班整体成绩已超越当初入学基础,稳居全校第一,正为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的优秀青少年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建设科学家班,不仅是学校的荣誉,更是激励师生奋斗拼搏的不竭动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我们永远在路上!”陆旻由衷地说。

  “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党总支书记陆旻备受学生爱戴、家长信赖与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在推进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中,她始终秉持着“实干创新、勇担责任”的信念,锚定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航向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