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手机网页入口

日本年轻人为何不爱创业—球盟会
日本年轻人为何不爱创业
2025-05-05
[摘要]   昨天接待国内来的朋友,他们问我一个问题:“日本的年轻人太安于现状,为啥不爱创业呢?”   确实,与中国动辄“万众创业”的热潮相比,日本显得有些

  昨天接待国内来的朋友,他们问我一个问题:“日本的年轻人太安于现状,为啥不爱创业呢?”

  确实,与中国动辄“万众创业”的热潮相比,日本显得有些“安静”。在东京街头,咖啡馆多、创客空间少,投资基金多、天使投资少。数据也印证了这种感觉: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厅的数据,日本的新创企业比例长期徘徊在5%左右,而美国则超过10%。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日均新设企业2.4万户,增速为7%,而且创业主体多为年轻人。

  日本年轻人不爱创业的原因有多种多样。首先是因为日本是一个高度稳定的社会,失业率常年保持在2%-3%的低位,物价平稳,生活便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而且还没有“丈母娘经济”的压力,年轻人结婚大多数是租房结婚,自行车可以代替私家车。这种环境让年轻人缺乏“不得不拼”的紧迫感,刺激不出创业的动力。相比之下,中国年轻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高昂的生活成本,往往更有动力去创业,去寻求人生的突破。

  这种“低欲望”心态,使得许多日本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哪怕工资不高,也能保证生活无忧。大学毕业即“上班族”,离开校园后进入大企业,遵循“年功序列”制度(即按工龄逐步晋升),享受安定而高福利的生活,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升职、结婚、买房、退休,这才是人生正轨。

  至于创业——那是离他们很远的梦。因为创业意味着高风险、不确定性,甚至可能打乱现有的生活节奏。对于习惯了安稳的日本年轻人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吸引人的选项,父母听了都要劝你三思。

  而且日本社会没有“啃老”的传统,年轻人很少会要求父母出钱让自己去试水创业,因为一旦创业失败,那就会浪费父母的养老钱,会产生深深的内疚感。

  在日本创业并不像在硅谷那样容易找到投资者。日本的银行保守、风险投资不活跃。尤其是对于没有资产的年轻人来说,很难拿到第一笔启动资金。日本社会的“信用文化”讲究信誉积累,创业失败者往往会被贴上“信用不佳”的标签,影响后续再就业。这种社会惩罚机制,天然地给创业者泼了冷水。

  球盟会官网入口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人对“创业”的理解,与中国人也有本质不同。在日本,创业不是“找风口”,也不是“挣快钱”,而是一份长久经营、稳扎稳打的事业。他们看重的是企业的“可持续性”、雇用员工的“责任感”和是否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因此,他们认为,创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人生大事,甚至比结婚还要背负更多的责任。

  创业者首先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创业之路充满不确定性,失败的风险无处不在。在一个对失败零容忍的社会中,创业者必须有足够的心理韧性,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甚至自身的压力。创业者需要有勇气挑战现状,甚至承受被孤立的代价。

  日本社会普遍认为,创业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日本的银行和投资机构对初创企业的贷款审核极为严格,创业者往往需要自筹资金或依靠家族支持。此外,创业者还需要广泛的人脉资源,以便获取市场信息、合作伙伴和客户。在日本,缺乏这些资源的年轻人很难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日本人对创业的期待往往与技术创新挂钩。他们认为,成功的创业必须依托独特的技术或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没有技术瞎折腾,企业马上就会破产。

  球盟会官网入口

  日本社会认为,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冒险,而是一场需要长期投入的马拉松。成功的创业者需要有清晰的规划、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应对各种挫折的耐心。

  正因为如此,很多日本年轻人望而却步,宁愿先去大企业“修炼几年”,再考虑是否跳出来创业。这与中国年轻人“先干起来再说”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这样的局面也在悄悄变化。这几年,日本政府开始鼓励大学设立创业课程,东京都政府也推出了各种创业补贴。涩谷、秋叶原、福冈等地的创业孵化器逐渐兴起。一些留过学、看过外面世界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先创业、后就职”的新路线。但整体而言,这仍是小水滴中的浪花,远谈不上风潮。

  日本年轻人不愿创业,既有文化的根源,也有制度的障碍,更有现实的压力。但也正是因为这些障碍,才让日本那些真正成功的创业者,显得格外坚韧和珍贵。他们不是一夜暴富的“网红老板”,而是一砖一瓦把事业打磨成“工艺品”的匠人。这也许,就是日本式创业的真正魅力。

  东京商工调查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初创企业活过5年的比例高达81.7%。2024年,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3.8年,其中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寿命更是长达3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