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双减”及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名单,海南省上榜案例3个,其中海口市《海南滨海九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点亮儿童创新梦想》和《上海世外海口学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走出特色办学之路》等2个案例入选2024年度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始终坚持以科学教育作为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一支专职、专业的科学师资队伍,开发出一系列校本特色的科技课程,采用慧趣相融的教学理念,多维进阶的教学模式,不断拓展科技创新课程和学习空间,点亮儿童科技创新的梦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滨九科教”。
滨海九小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在制度、晋级、评先评职等方面都给予科学教师优先保障。历经二十多年,学校从原有2名科学教师发展到30名,确保科学教师全部专职化,年级全覆盖。在这批队伍中,由专家型高级教师作为领头羊,有市级骨干教师、一级教师作为队伍的中坚力量,还有一批有活力的年轻教师作为后起之秀,构建成梯形互为帮扶有活力的科学教师队伍。
滨海九小基于培养理想远大有志气、健康活力有朝气、兴趣广泛有才气、思维灵活有睿气的“梦想少年”育人目标,构建具有多维度、进阶式特点的梦想课程五大体系。其中,“科学与探索”智慧蓝课程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乐思启智,慧创未来。立足学校特色,因地制宜构建学校科学类课程与资源体系,形成内容丰富、领域宽泛、学段衔接、分层分类的科学类课程群。已开设科技模型制作、VEX机器人等21门科技类校本课程和27门科技类课后特色课程。如“科技模型制作课程”锻炼学生们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慧趣相融的创新科技课程也成为“双减”路上,孩子们深爱的课程,每年课程线上开放报名,都被秒抢一空。
依托学校梦想课程架构体系,逐步构建了“国家基础课程——梦想校本课程——课后特色课程”分层进阶课程学习模式。
一是拓宽课程实践空间。科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元化教学方式。如走出教室走进校园,亲近大自然观察绿植;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带着三棱镜到操场探究光的色散;学用竹子制作竹筏测试船的载重量的动手操作等。
二是创新特色教学模式。科学校本课程以校内选修课为主,比如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选择“科技模型制作课程”,偏好思考探究的学生可以选择“科学实验探究课程”,对编程和问题解决驱动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机器人课程”对生物学好奇的学生可以选择“探秘生命科学课程”。所有的科学课程教学秉持的“慧趣科学”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做有思考有责任的科学教育。
三是开设科技类课后特色课程。该类课程由我校科技辅导员承担,结合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需要开设。如趣味航模、科技小制作、模拟航空等科技类课后特色课程都以全自主、小社团形式组织学习,发展学生科学兴趣。
四是丰富“科学+”课程。滨海九小融合新课程跨学科理念,将科学、数学、美术、语文、劳动等课程进行整合,即扩展了学生的认知广度与深度,又锻炼了学生综合思考、问题解决的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如融合了数学与科学的七巧科技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将科学与语文融合,可提升学生对科普文献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科学与美术融合,不仅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艺术,还提高了学生们的未来创想能力,如蓝染、科学幻想画等课程;而科学与劳动的融合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强化探究实践能力。
一是校园科技盛宴,开启科技比拼。科技周是滨海九小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也是学生最为期待的校园科技活动。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展不同的科技项目。一、二年级创作学生幻想画、树叶画、废物利用小制作比赛;三、四年级开展高阶思维的知识竞赛、万物叠高比赛;五、六年级开展纸车载人和科技创作比赛,营造了浓烈的科技元素氛围。如,五年级“纸车载人”比赛,该项目主要让学生结合基本的力学知识,通过提前策划、准备素材、合作制作,用常见的纸壳做出一辆辆能载人的“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纸车载人项目评比分为竞赛和创意两个方面。在纸车造型设计方面,学生们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材料和工艺,将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创意融入到纸车的设计中。有的纸车造型可爱,充满了童趣;有的纸车则酷炫十足,展现了科技感和未来感。在纸车载人竞速环节,学生们驾驶着自己设计的纸车,在赛道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他们不仅要考虑纸车的速度和稳定性,还要考虑如何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该项竞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创意的平台,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成长,不仅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精神。
二是注重课外实践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校外开展实践体验、科技培训、参加科技活动赛事。感受前沿科技技术的应用,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等赛事。
2024年7月底,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冯世锦同学在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中获得一等奖(金牌)和安恒杯专项奖中的“少年英才奖”三等奖
三是通过志愿辅导员等校外优质资源,每月开展校内主题科普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科学视野,培育科学学习兴趣;开展了航天主题日科普直播活动、北斗导航系统视频观看活动、航天科普、椰子科普、消防科普、世界粮食日科普等多场科普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2024年7月底,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冯世锦同学在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中获得一等奖(金牌)和安恒杯专项奖中的“少年英才奖”三等奖
近来,滨海九小在科技类比赛中获得优秀科技教师及先进个人国家级11项,省级44项,市级109项。滨海九小学生荣获全国科技类竞赛奖上百人,省市级获奖人次超几千人。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海南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滨海九小代表队荣获国、省、市级科技竞赛优秀组织奖近30次。
在未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新时代科学教育改革浪潮中,滨海九小将以加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为契机,以崭新的姿态,点亮儿童慧创未来的梦想蓝图。
深耕教育沃土,播撒科学种子,聚焦素养提升。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怀揣着“让世界走进学校、让孩子走向世界”的全人教育理想,自2021年创校以来,聚上海-海南之力,不懈探索,不断突破,将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现代脑、创新手、科学魂”的育人目标镌刻在高质量办学发展的基因里。
作为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学校,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虽处于初创期,仍时刻铆定“质量兴校”的发展目标不动摇。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走出特色办学之路,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积极打造校级教研教学科创团队,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开发科学教育课程,发挥一体化办学优势,逐步形成了小、初、高一贯制、多方位的科学教育体系。
该校充分利用一流的硬件设施,面向全体学生开足开齐科学教育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带着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走进课堂,走进功能教室、实验室,收获知识,发现自我。
同时,着力推进科学教育专线课程,合理规划课后托管课、社团课,鼓励有兴趣专长的学生在做中学、创中学,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小学部开设专项选修课程——通过“海洋密码课程”创设“亲海、爱海、知海”的教育情境,培养学生形成“正向的海洋意识”;通过“草药春秋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养护身体,传承文化;通过“码力工厂课程”,将天体物理、基础科学、机械结构、编程入门等内容融汇整合,帮助学生构建认知体系,开拓创新视野。
初、高中学部开发了机器人、无人机、创客、木工、数媒设计等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引领学生深入学习,钻研探究,形成专长。此外,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在科学教育课程设计过程中,倡导跨学科实施,强化学科内容的横纵关联,并以科学教育为载体,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全面全能发展。此外,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在科学教育课程设计过程中,倡导跨学科实施,强化学科内容的横纵关联,并以科学教育为载体,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全面全能发展。
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借助集团合作办学优势,充分整合优质资源,定期组织师生参加培训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到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与上海北斗星研学基地、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三亚南繁集团等优质研学基地建立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学校位于美安生态科技新城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内有200余家高新科技企业,现已初步打通校企合作渠道,主要包括:
(1)企业参观:包括生产线、实验室及产品展厅,旨在让学生直观了解产品生产流程、科研环境及市场应用,增强实践与市场意识。
(2)研学活动:通过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及科技竞赛,结合教学计划与企业科研能力,深化理论知识,培养科研与创新能力,突出拔尖人才。
(3)综合实践: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合作、实习实训及志愿服务,锻炼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4)专家讲座: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科技、职业规划讲座及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掌握科技动态,明确职业规划,增进与业界的联系。
(5)校内展览:与企业合作举办科技展览,展示前沿科技与产品,提供产品体验机会,并结合展览举办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
通过上述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经验,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实现校内、校外科学教育的“双向奔赴”。
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科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在科学教育方面,形成了项目化、系统化的特色成果。
小学部精心推出“科创·项目月”系列活动,以作品展览、趣味竞赛、创意设计等活动形式,在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实现了个人、集体多样化,年级、班级全覆盖。初、高中学部则在项目化创作方面重点突破,《我在海南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龙骨水车”“过山车”等优质作品在海口市首届中小学科技节上悉数亮相,均获好评。学校积极组织参加、承办各类科创竞赛活动,硕果累累。
学校积极组织参加、承办各类科创竞赛活动,硕果累累。在海南省2021-2022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小学、高中代表队均获得一等奖;在第八届海南省“奥秘万千”科普知识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承办第三届青少年科技成果展示大赛海南省区域赛,获得21项省一等奖,26项省二等奖,33项省三等奖;参加青科赛全国总决赛,获得14项全国一等奖,15项全国二等奖。
2024年4月在第二十五届海口市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小、初、高三个学段共计获得16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024年7月参加第十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海南省赛,有109名学生参加竞赛或提交了设计作品,获得省级一等奖17项,省二等奖16项,省三等奖25项。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学校”。
科技的根本是教育。建设科技强国是一场长跑,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将脚踏实地,坚守育人阵地;积极探索,开辟发展路径;做好加法,凸显科教特色;勇于担当,不负伟大时代。
近年来,海口教育系统紧盯科学教育加法,全面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创新,力求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式变革等领域寻求突破,鼓励海南华侨中学等9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科技教育初显成效,全市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及科学素质持续提升,一年来师生获国家级奖项达403人次,其中海口中学钟正同学摘得我省首枚五大学科竞赛国际金牌,并成为2024第56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球总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