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手机网页入口

衡阳“全国文明城市”招牌背后:十年蜕变幸福满城—球盟会
衡阳“全国文明城市”招牌背后:十年蜕变幸福满城
2025-05-26
[摘要]   “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可不是随便一座城市都能拥有的!最近,衡阳成功捧回这一殊荣,让无数衡阳人欢呼雀跃。这座素有“雁城”之称的城市,究竟凭什么能

  “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可不是随便一座城市都能拥有的!最近,衡阳成功捧回这一殊荣,让无数衡阳人欢呼雀跃。这座素有“雁城”之称的城市,究竟凭什么能获此殊荣?今天,就跟着我一起来深度解读衡阳这场长达十年的文明长跑,看看它是如何从内到外实现华丽蜕变的!

  清晨,蒸水河畔,晨练的老人与翩跹的白鹭共享一方碧水;改造一新的保卫里文化创意街区,游客与五彩斑斓的铁路元素彩色墙绘定格美好瞬间;湘江、蒸水两岸风光带 14.4 公里环城健身绿道夜间如星河落地……这些细微而生动的画面,正是衡阳十年文明长跑的缩影。

  自锚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以来,衡阳文明创建工作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作为,从局部突破拓展至全域覆盖,从节点发力迈向常态长效。以“千年文脉”为底色,以“民生温度”为标尺,将文明基因深植城市肌理。

  就拿老旧小区改造来说吧,像雁峰区白竹皂社区,这个始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老旧小区,历经标准化改造后焕发新生。泥泞土路变身透水沥青步道,杂草丛生的荒地蝶变为标准足球场,斑驳墙体被创意彩绘赋予新生命。如今,“推开窗户看风景”“穿过公园去上班”已成为衡阳市民的生活日常。

  2023 年,衡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527 台,托起“悬空老人”的安居梦;城区智慧停车系统和停车场加快建设,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2024 年,衡阳市 506 个老旧小区完成“逆生长”,焕发新活力。酃湖公园、石鼓广场等 8 个公园焕新提质,全市 160 座“口袋公园”让“转角遇见美”成为生活常态。

  生态蜕变也激活了文旅新动能。当夜幕降临,东洲岛上的全息投影将王夫之讲学场景投射到千年古樟,夜游湘江的画舫载着游客穿越古今;保卫里衡阳铁路博物馆中,蒸汽火车零件与 3D 场景碰撞出赛博朋克美学。数据显示,借助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的东风,去年,衡阳接待游客 7476.37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764.47 亿元。

  在珠晖区标准化农贸市场,智慧溯源系统为每颗青菜贴上“电子身份证”,活禽宰杀严格实行“三隔离”操作。市民王美云感慨:“买菜成了享受,环境很清爽。”近年来,衡阳从实施“三清三建”到老旧小区改造,从“断头路”建成通车,到智能垃圾分类设施落地启用,从加装电梯工程到持续解决“学位、床位、车位”等民生难题,在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上,衡阳全力推进、高标准实施,为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

  球盟会 球盟会官方网

  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 年,北三环(东段)全线 条“断头路”变通途;累计改造城区雨污分流管网 115 公里,更新燃气管道 159.66 公里;19 条城区道路提质升级,10 处城市黑臭水体彻底消除;新增智慧停车位 2044 个;衡永、白南、茶常高速如期通车,市域“一小时交通圈”基本成型……这些带着民生温度的数据,正转化为“推窗见绿、出门不堵、幸福可期”的鲜活体验,持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期间,衡阳街头细雨绵绵,却浇不灭“衡阳群众”志愿者的热情。他们身着红马甲,在解放大道各个路口引导电动车礼让行人,于东洲岛清理游客遗留的垃圾,为迷路的外地游客绘制手绘地图……这些身影汇成流动的文明风景线,诠释着“志愿红”的温暖力量。

  数据显示,2024 年,全市 144 万名注册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超 13 万余场,注册志愿者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当文明成为 800 万人的共同语言,衡阳便拥有了最动人的城市品格。”如今,“北有朝阳群众,南有衡阳群众”已享誉大江南北,绘就着“近者悦、远者来”的文明长卷。

  在雁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代理儿女”志愿者正为独居老人修剪指甲,这正是全市 3908 个文明实践阵地日常服务的缩影之一。通过“雁回衡阳”项目,3.6 万名返乡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公益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超千万元;“星火助农”团队将田间课堂开到农户家门口,传授现代农业技术;“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校”里,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居民制作酃酒。

  “新时代里学雷锋,精神传承记心上;移风易俗树榜样,文明新风有力量……”2025 年春节期间,衡阳城乡处处回响着轻快的快板声。这首由市文明办原创的《快板十唱移风易俗“衡”文明》,以通俗易懂的方言、朗朗上口的节奏,在全市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迅速传唱,成为雁城街头巷尾最“潮”的文明宣言。

  衡阳在全省率先启动“移风易俗‘衡’文明三年行动”,构建起覆盖全市行政村的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网络。22.5 万名党员和公职人员带头签订承诺书,带动形成“不比排场比家风”的新风尚。

  在珠晖区金甲村,红白理事会将宴席规模压缩至 10 桌以内,礼金控制在 200 元以下。“过去办个丧事至少 15 万,现在 6 万元左右即可搞定。”村民刘远学感慨:“现在办事省心又省钱,省下的钱能盖大棚种蔬菜。”据悉,2025 年,衡阳还将打造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让文明新风吹遍整个雁城大地。

  创新实践遍地开花:耒阳市“湾村明白人”建设家风馆,用祖训家规涵养文明乡风;衡东县潭泊村推行“文明积分兑换”,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可换生活用品;祁东县将移风易俗编成渔鼓戏《树新风》,巡演覆盖所有乡镇。

  从老旧小区焕新到“口袋公园”织锦,从“衡阳群众”志愿红到移风易俗新风尚,衡阳用十年光阴,将文明基因镌刻进城市血脉。当“推窗见景”成为日常,当“凡人善举”点亮街巷,当“文明公约”化为行动,这座城市的未来,注定与文明同行,与幸福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