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教育理念,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各学科相互融合,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在成都市金沙小学,每周一下午都会在“梦想教室”实施1-6年级主题融合课程,同年级跨学科融合走课。课程学习按照主题探究——创意物化——展示提升进行推进,做到了年级有主题、人人做研究、处处有展示。
该校老师通过对课程板块的目标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出关键要点,设计了各个展示模板。同学们通过模块中的内容引导进行模块化的构思,丰富自己的展示内容。经历展板设计、制作、汇报等多个环节后,融合课成果展于近日成功进行了展出,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摩。在这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发挥了他们的美术创作和书写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一年级融合课“我是小学生”主题展板,围绕“我与学校”“认识自我,学会交往”“阳光下的足迹”三部分展开,内容包括金沙美食制作、班级爱意表达、金沙小学景点打卡及每日时间管理,形式涵盖绘画、拓印、剪纸、小报、手工,展现一年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自我管理能力。在“我与学校”展板中,孩子们通过绘画展示交通规则、课堂及校园规则,传递出规则的重要性。在“认识自我,学会交往”展板中,作品展现了孩子们对自我情绪的认知及交往中的期待与烦恼。“阳光下的足迹”展板则记录下了孩子们与学校之间的温馨故事,有校花向日葵、太阳之子等元素。
二年级融合课“二十四节气”主题展板,聚焦秋之萧瑟、冬之凛冽以及新年的勃勃生机,包括雪落成诗、冬趣雪人谷、丰收大作战、秋天的样子、年年有鱼、柿柿如意多个小版块。作品形式多样,包括绘画、书法、手工剪纸、黏土制作及诗歌创作等,呈现尊物道、讲气节的中国范儿。
三年级“一带一路”主题融合课程,以“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意义和建设成果为核心内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厚植了文化自信,拓宽了国际视野。作品展开设“张骞出使西域”“西游记”“大美丝路”等版块。在“张骞出使西域”展板,有同学们分组展演故事的照片,还绘制了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西游记”展板呈现同学们制作的个性西游记人物小卡与创作的西游连环画;“大美丝路”部分展示同学们绘制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特色服饰,以及旅游中拍摄的沿线国家的美景照片。
四年级融合课“走进博物馆”课程依托毗邻学校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成都本土博物馆,将多学科知识与博物馆资源融合,带领学生开启一场趣味盎然的学习之旅。主题作品有蜀锦手工作品、川剧脸谱形象等手工创作,还有对成都吃穿住游、中国传统茶道的介绍,以及对三国时期蜀国文化的回望,从各个角度带领参观者领略古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魅力,展现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与理解,诉说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当今社会,智能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日常家居到城市管理,从医疗健康到教育娱乐。五年级的同学们从课程中学到了智能科技相关的知识,学生作品围绕“智能图书馆”“新能源汽车”“手绘航天梦”等内容展开。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介绍智能图书馆阅读新模式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创新理念;精美的手工贴画,展现航天探索精彩瞬间;极具创意的钱币卡片,体现财经知识学习成果;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描绘对航天梦的憧憬。这些作品展现了同学们对现代科技的理解、创新精神与财商智慧,搭建起梦想与现实的桥梁。
六年级主题课展“带走与留下”分为“安全与防范”“我与他人”“职业规划”三个板块,旨在让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度过最后一段充实而更具意义的小学生活,帮助他们传承良好的习惯和校风,带着温暖离开母校,带着自信走向未来。展板上,学生作品承载着他们的成长印记,包括读书心得、科学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有“家庭安全逃生图”“科学急救密码”展示实用技能,有“多变的职业”展望职业梦想,还有一封封体现友情或亲情的精美家书。
“主题融合课程的成果展不仅是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精彩纷呈的学习成果展示,更是金沙学子成长之路上一座熠熠生辉的重要里程碑。同学们每一次动手制作时的精雕细琢,每一次上台汇报时的勇敢展现,皆是他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珍贵历练。”金沙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借由这一系列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全面、长远发展筑牢根基,助力其逐梦未来。(图/文 成都市金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