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起,安宁市老年大学将书画系作为打造精品课堂试点,通过配强师资,优化教学模式;科学管理,创建高效教学体系;保障活动阵地,打造温馨学园;根据需求,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等4项措施,让老年大学办学的课堂模式和课程模式有风向标,为提升老年教育办学质量提供教学实例和经验借鉴。
配强师资,优化教学模式。2024学年书画系开设山水画、素描、书法5个教学班招收学员120人次,占在校学员总数的9.33%。为了办好书画系,安宁市老年大学先后聘请了9位教师。教师聘请从开办初选聘退休人员向专业化转变,聘请了一批教学能力强的“能师”任教。如:2024学年,书法教师石新明,云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书法高级教师,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宁市书法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艳东老师,现为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昆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素描教师钱曼昆,现为云南省美协会员,安宁市美协名誉主席。他们结合各自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学员的实际,努力完成教学计划,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石新明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历练,建议:应根据书法教育和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围绕书法教学、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艺术综合应用四个方面,书法专业应开设楷书、隶书、行书等课程,并按学员水平和需求设置初级班、提高班;钱曼昆老师提出,为培养学员的形象思维能力、造型艺术的基本技能和绘画技法,拓展学员的绘画创作、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能力,绘画专业应开设山水画、花鸟画、素描、彩铅等课程。
在学员满意度测评统计中,书画系学员们认为在学习中掌握了书画技巧,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书画主题征集、笔会、展览等活动,提供了更多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科学管理,创建高效教学体系。按照学员水平,书法专业开设基础班、提高班,绘画专业按学员兴趣方向开设山水画班、素描班,班级设置既有层次,又分类型,符合老年学员构成复杂、书画水平差异大、需求层次多样化等特点,较好地满足了学员们学有所获、以学促为的需求。同时,建立“学校—系——教师—班委—学员”五级教学管理体系,学校负责全面统一管理,系负责教师教学教研任务,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备好每堂课教案,上好每堂课。班委协助任课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和负责学员日常管等工作,保证了教学管理运行规范有序。
保障活动阵地,打造温馨学园。根据教学需要和师生需求,配备宽敞明亮的书画专用教室,安装专业书画桌、教学一体机、实物展台等设施设备,授课老师可轻松进行现场教学、视频演示、作品展示,全面提升了教学体验。
紧贴时代,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根据需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课堂得到了延伸、成果得到了展示,学员们既充实了生活,又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社会参观平台。在自愿和班委组织好的情况下,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各种书画展览,在学到书画方面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二是在线上展示作品,与社会、与同行广泛交流。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先后通过安宁老干公众号推送了书画作品200余幅;三是对外服务找平台。2025年春节前夕,组织180余人次深入街道、社区、森警大队等开展义写春联和福字志愿服务。据不完全统计,送出春联和福字4700余幅;坚持参与市书协、市美协组织的“书画进校园”活动;四是拓展展示平台。随着安宁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各层次的书画展览活动层出不穷,为老年大学书画系学员的参与提供了更多平台。市老年大学倡导和鼓励学员们珍惜各种机会,大胆投稿。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先后组织参与全国、省、市(昆明市)、市(安宁)各类书画征集活动8次,入选入围登载作品140余幅。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员的实战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书画系组织参加各类比赛,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据统计,安宁市老年大学书画系120名学员有90%也是市书协、美协、诗书画协会会员,他们成为了安宁市文化服务中的一支重要银发志愿队伍。